車過大埔橋,走嘉129線,來到久違的茶山部落。
上回住在李玉燕老村長家的野摩居,這次投宿~只在此山中陶藝咖啡民宿。
喜歡藝術的昭琴與信得,一個漢人,一個是鄒族;
一個唸阿彌陀佛,一個信耶穌基督;
他們喜歡山林生活,相信擁有自然,擁有喜悅。
昭琴說:簡單山林生活,少了都市塵囂,
才得保有單純美麗心境,
這種美麗無暇的心境,豐富他們創作的靈感,
這些因子,是 只在此山中建造的緣由。
徵得昭琴同意,請她準備有料晚餐,一般民宿只附早餐。
何謂有料?! 一﹐要付摳摳 二﹐加料豐盛,的意思。
鍋燒麵有火鍋料、有菜、也有蛋,慎重起見,又點兩份加蛋蔥花餅,
在山區晚餐不吃飽,半夜餓肚子起來呼爹叫娘,誰理你呀!?
食後,飽到一整個不行,
在山區,簡單的晚餐,卻暖胃而且飽足!
靜靜的暗夜,若有似無的頌經聲…
她再忙,也要撥空唸經,迴向給叛逆年齡的女兒,
為人母者對子女的牽絆,很能體會昭琴這番苦心。
早起公雞,啼醒旅人,叫人醒來呼吸清新、賞景、拍照…,
“幾V” 好奇的跟前跟後,昭琴說:鄒族語“幾V”,母狗的意思,
友善的陪伴旅人,讓人覺得牠很客來思樂,很公關。
早餐,厚片土司,蒜味的、荷包蛋,滴醬油、培根肉,煎的、還有一杯香醇咖啡,濾泡式緩緩沖出的好韻味。
竹子是拿來裝置屋簷天花板用的,這些種三年齡的竹子,一支支經過火烤、擦拭,使之油亮挺直,
這項厚工的事兒,為久耐、也為美觀。
屋子周圍石砌圓柱,石頭是她與兒子從溪裡精挑細撿來的,師傅砌好後,石與石之間的縫,他們親手搓目,
在這裡 我看到,藝術家的特質,及她對美的堅持。
精通陶藝、會煮咖啡、善於繪畫的羅昭琴,是漢族人,嫁到鄒族部落,
在茶山部落創作陶藝,教捏陶、繪畫。
民宿一樓有陶藝教室、藝品店、飲料舖,
所有擺設都是昭琴與信得的創作,有陶罐、陶盤、項鍊、鎖匙環…等
到訪茶山部落,旅人喜歡來到只在此山中,
品味女主人的陶藝創作,喝杯喉韻絕佳、且會回甘的在地咖啡。
只在此山中,有三間雙人套房,乾淨舒適的床與被單。
平日$1500 假日$2000 (附早餐)
茶山村,是鄒族在阿里山最南端的部落,海拔大約450~1200公尺,氣候宜人。
鄒族語稱茶山村為“珈雅瑪”,意即山腰上的平原,
部落由鄒族、布農、漢族人的結構組成,是個分工合作、互信互助的大家庭。
茶山部落,用涼亭迎賓,部落裡有幾十座茅草、竹子、木頭搭成涼亭,
鄒族涼亭的圓形屋頂辨識容易,涼亭門口豎立的木雕,有助外地人對原住民文化內涵的認識,
在過去,涼亭是他們與族人分享榮耀與獵物的場所,現在,涼亭角落不時掛著串串分享的香蕉,
每年十一月熱鬧舉辦的涼亭節,很受各方矚目。
只在此山中,後方田地有一趕鳥亭,
居民用來照應部落共管菜圃,防止鳥類偷食菜蔬,呼應遠山,景致特美。
鄒族,有則關於台灣藍鵲的感人故事,
為了紀念,鄒族婦女傳統服飾,從裙擺到綁腿都仿傚台灣藍鵲藍、白、黑相間羽色,在茶山部落,藍鵲不怕生,與鄒族人和平共處。
旅行是心與心的感動,旅遊茶山部落, 只在此山中,深深撥動旅人心弦。
只在此山中陶藝咖啡民宿 05~2513352 0921286040
( 嘉129線 28.5K )
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茶山82~1號
老兔2014.03.21.